-
警惕,別讓“背景提升科研課程”毀了你的美國大學申請.
從2016年開始,美本申請就出現了一個較為奇怪的現象:幾乎每一個重點中學,都會有一些分數很高,經歷看起來很牛的學生,最后被前二十的大學統(tǒng)統(tǒng)拒絕。而且,這種現象一直再繼續(xù),每年在重復。通過已知的信息,他們之間都有一個共性,購買了中介推薦的所謂科研活動,而且文書以此項經歷為主。
痛心疾首。然而,悲劇依然繼續(xù)。家長被中介里的銷售弄的暈頭轉向,好像不參加(買)這種活動,自己的孩子就完蛋了。在這個教育行業(yè)這么多年,我確實感覺到,就信仰來說,一些中國人信邪。
我,作為一個每年體量非常小的申請工作室,都已經接觸過了不下三百個各種各樣的科研活動,加上我和招生官的一些談話,這些活動有如下特點:
1. 時間短。一般不會超過4個星期。多數都是10天左右完事兒??蒲蟹较颍蒲谐晒?,這么短的時間就可以吹噓出來,簡直不可思議。要知道,美國高中主管大學申請工作的升學指導(counselor),一般不會讓學生填寫少于半年的活動經歷,因為美國大學不認可。
2. 參加人數多。為了掙錢,當然得多賣!但是,太多人參與,意味著同質化嚴重。如果一個項目每期10個人,一年開個四五期,那么就意味著這個項目會有50個人去寫,而每個人申請的學校又差不多,這些高大上的活動,就會成為只有中國人參加,而且失去獨特性??膳碌氖?,這些活動每年都是一樣的。
3. 是課程,不是科研;是體驗,不是實習。開拓學生眼界是沒問題的,但是一個導師,怎么可能在短期內指導一個什么基礎知識都沒有的高中生,做好一個科研工作呢?只不過把教學從教室搬進了實驗室,是實驗課,是體驗課,而不是真正有意義的科研活動。今年就有學生報名美國的某知名科研項目,花了一萬多美金,報名前說是有論文,報名后論文方向和題目要學生自己寫,學生怎么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寫出有含金量的論文?!最后怨你沒本事,坑你沒商量。
4. 銷售套路層出不窮,威逼利誘都會遇到。銷售為了業(yè)績,也不管真假,事實上他們也分辨不出真假,就這么按照公司要求進行銷售了。一般先是利誘,去年誰做了這個項目,去了什么好學校。然后再威逼,今年學生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你孩子太普通了,什么都沒有,不用這個根本不行。所以趕緊交錢!
為什么大家會因此買單?
而且背景提升活動,似乎成為申請標配?
信息差,文化差異導致。美國大學申請要求學生的多樣性,希望學生的中學經歷能夠全面發(fā)展,學有特長。而我們中國學生的經歷較為簡單,就是學習再學習。而家長和學生又不知道應該怎么設計能夠迎合美國口味的申請活動,生怕自己缺了東西,所以會被可憐的忽悠,購買這種活動。
無風險,利潤高。申請是否成功,似乎和一個兩個活動沒什么關系。我沒見過一例學生只有合格的分數,因為購買了很牛的背景提示活動而被名校錄取。當然,學生沒被錄取,我們更可能去找考試成績等原因,似乎怎么也不會因為做了這種活動而被名校拒絕。多一個好事,總比沒有強么!這是家長的普遍心態(tài)。也是中介可以一直賣這種活動的理由。所以,這種科研活動,就成了中介銷售的套路,成了忽悠你繼續(xù)消費的陷阱。
你把我當傻子?你還想我錄取你?!
你以為,多一個好事,總比沒有強么?恰恰相反。招生官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背景,是不是被刻意包裝。原因很簡單,這種活動的特點太明顯了:時間短,很難有深度和感受;參與人數多,咦?怎么這么多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得出同樣的科研結論?這么牛的國際比賽,為什么只有中國學生參加,而且都是一等獎?金獎?優(yōu)秀獎?
你把招生官當傻子,他們還怎么錄取你?他們要么覺得你不夠誠實,情商不夠,因為你刻意的包裝自己,是一種欺瞞哄騙。要么覺得你智商不夠,連這種商業(yè)技倆都分不清楚。所以,有很多經歷看起來很牛的同學,雖然SAT/ACT分數奇高,也沒有被美國名校青睞的原因。
中國人喜歡投機取巧,所以只能上當受騙,花了冤枉錢,起了負效果。
有沒有什么背景提升活動
確實是有含金量的呢?
當然有!如果活動符合以下特點,那是一定可以參加的。
特點一:學術性強,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參與人數眾多,得獎人數非常少。比如美國的AIMC(AMC晉級賽)中得獎,比如在中國的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得到二等或者一等獎。類似的活動,不準備個幾年,不掉幾層皮是不行的。這種活動非常有價值。比如,如果你是國際奧林匹克金牌,那么你就被MIT鎖定了,全獎錄取都不是問題。
特點二:公開選拔,不花錢,甚至還給你獎學金報銷差旅費。有一些政府或者國際組織承辦的活動或者比賽,會海選一批人,最后獲勝者參與。這種活動一般具有較高的含金量,都是用錢買不到的。能花錢辦的都不是事兒,花錢都買不到的才是好東西。
特點三:持續(xù)時間長。只有沉浸在一件事情中很長時間,才可能從中積累出有價值的經驗和感悟,才能寫出真正感動別人的東西,和啟發(fā)別人的東西。半年以上,是美國大學申請中普遍要求的時間長度。
特點四:參與人數少,獨特性強。甚至,這種活動都和自己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順承家庭背景和父母行業(yè)背景來包裝學生,是我一直使用的方法。這種活動嫁接,因為有父母和生活背景的加持,有大量的真實感悟、故事和數據支撐,獨特性、真實性和學術性都要比買來的活動強多了。
特點五:有官方背書。比如,在比較牛的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或者國際知名教授在某個具體的科研領域上給你寫了推薦信和感謝信,這些都屬于官方背書。都會增加活動的可信度和含金量。但是,在中國買個專利,寫個科研報告找個學校蓋個章,從公司開個實習證明,都是沒有意義的,最后你會發(fā)現,申請系統(tǒng)中都沒有讓你你提交這些材料的地方。
招生官不理解的是,為什么一個如此短暫的只是聽起來高大上的活動,可以被稱為是科學研究,什么科學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成果?為什么還有人會因此大書特書?難道除了這種假的活動,真的沒有其它東西可以寫了嗎? -
您好:
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1. 科研項目是不是含金量很高: 如果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項目,值得去做,但是反之,如果水分太多,沒有幫助,則不建議去化這個錢,因此要辨別清楚;
2. 學生是不是真的需要: 如果孩子的GPA,標化,以及其他方面都已經非常優(yōu)秀,需要科研項目來支撐自己的學術能力,或者是提升自己的背景,那么建議選擇,但是選擇的前提是要基于在 1 的基礎之上; 反之,如果學生GPA,標化都還在初級水平,那么建議還是不要本本末倒置,盡量把精力放在學習和成績上;
3. 學生未來的專業(yè)和可能夢想的學校: 在選科研項目的時候,一定和結合學生未來可能的大學專業(yè)來進行,不要盲目,同樣,如果學生要爬藤,要進名校,那么好的科研項目對學生肯定有幫助,而且也是必需的,但是 3 一定是基于 在 1 和 2 的前提之上的。
您也可以聯系我們,幫您分析一下這些科研活動是否真正有幫助。 -
這位家長您好:
科研項目是否有用主要得從幾個方面去看待:
1. 這是一個什么樣得科研項目,是由名校直接舉辦的,還是第三方機構邀請老師來開辦的。我們一般建議學生參加直接由校方舉辦的科研活動。
2. 孩子是否對這個感興趣,在這次活動中是否會對孩子起到啟蒙或者是引導的作用。
3. 如果活動的含金量較高,是否可以對孩子以后申請高中起到關鍵作用,比如寫推薦信。
您是否方便把活動詳細跟我們說一下呢? 根據活動內容我們也可以更好地給出建議。 -
首先,這個科研活動應該是針對大學申請的吧?針對高中沒有多大意義。但是對于大學來說,關鍵還是看與你未來要學習的專業(yè)和方向多大相關性,比如你學歷史,結果讓你去IBM實習,看著高大上,但是實際意義不大。你要考慮的是:
1、科研活動的時間,太短了招生辦不會參考,通常真正的科研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2、在科研活動中你學到了什么,有多少收獲,對自己未來是否產生了影響
3、科研活動跟你學的專業(yè)是否匹配,一定不要為了科研而去做科研,有的專業(yè)不需要做科研
4、如果你的標化成績不是很高,托福和SAT成績不高,科研做了則沒有意義??蒲谢顒拥仁綖榱颂嵘尘埃皇歉淖兘Y果的東西
5、現在很多機構的科研活動是為了賺錢而辦的,不是為了真正搞科研,你想想研究生搞科研都未必能搞出東西來,你做一兩個周,甚至一個月都能搞出很好的成果嗎?是不是?但是如果和你專業(yè)相關,提前和了解該行業(yè),或者去嘗試一下是否真正感興趣,則是可以的。
6、看科研項目花錢和產出是否成比例。 -
科研活動有沒有作用,除了科研活動本身,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看活動產生的結果。雖說過程本身有意義,一些頂尖的大學還是要看實在的結果,比如會不會在含金量高的期刊發(fā)表文章等等。所以在決定是否參與活動之前,要對活動本身和產生的效果做一個綜合的評估。
-
科研活動的價值需要從幾個方面去評估:
(1) 和你申請大學的專業(yè)是否對口;
(2)你的科研的成果和報告的質量,也就是有多少干貨;而不是簡單有或者沒有科研項目的問題;
(3)現在市面上的科研項目都會標榜提供推薦信;需要了解是項目導師會議某某大學教授的名義寫推薦信(有價值但不太容易拿到),還是中介機構的推薦信(基本沒有價值);
(4)你的科研項目是否有獨特性, 有你的真正的投入;花錢就可以買到的一般沒什么價值;
(5)申請什么學校;如果是排名30以外的美本,建議你還是把時間和金錢花在提高學校成績和 SAT 上面; -
您好,請問您孩子的背景大概是如何的呢?這個問題應該全面的去看待,如果是因為孩子的學?;蛘叽_實無法給與孩子提供有關科研方面的幫助,是可以考慮一下中間推薦的一些項目的,但是一定一定要仔細甄別。不知道您這邊是本科申請還是研究生申請,
1. 如果是本科申請,那么科研項目是什么樣的項目,是一對一的項目線上的,還是線下的?是一堆人一起做的還是一個教授指導一個學生的那種?因為不同的內容和參與的人數直接影響著這個科研活動對于學生的意義,尤其是作為高中生。一個高中生本身的研究能力有限,知識儲備也有限,在這樣有限的基礎上做科研,無疑就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也起不到很關鍵的作用。除非他從很早的時候就對某一領域有興趣,并且持之以恒的每年每個月都在做有關的研究,那么這樣的活動做起來是對升學有意義的。
2. 如果是研究生申請,尤其是申請理工科的,在自己本身沒有科研項目經歷的背景下,在申請研究生是比較吃虧的,因為國內的大學教育很少注重培養(yǎng)本科生去做獨立研究的能力,往往是到了研究生階段才真正開始有研究項目的可能,那么介于這樣的短板,去尋求額外的一些幫助,并且獲取比較好的科研成果,是對申請有很大幫助的,并且有時候一個科研成果比標化成績的作用還大。
所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中介也分良心中介和只為賺錢的中介,都不能一桿子打死。 -
您好,機構推薦的科研活動是否有用需要具體分析,了解清楚項目的含金量和自己的契合度。我們一般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 科研活動是否適合你參加,如果學生GPA,標化等方面都還存在問題,應該先花精力在這些基礎申請資質上。
2. 科研活動的含金量,看清楚具體的主辦方,教授的資質等,別花了錢后發(fā)現項目太水,只是一些機構為了賺錢而辦的。
3. 科研活動最好找公信力高的,在行業(yè)內比較有歷史,并且本身有門檻,學生得具備一定競爭力的,而不是花錢就可以上的。
4. 科研活動是否是學生是真正感興趣的方向,并且最好學生在前期就對該方向有相對深入的了解和學習,這樣才能更深入的跟著老師做下去,否則打個醬油,也沒多大收獲,性價比就不是太高了。
5. 科研活動的時間,最好是能長線做下去,能有收獲和產出的。比如我們有學生持續(xù)跟著哥大教授做項目2-3年的每個暑假一段時間。這些參加過的學生,有申請到哥大、康奈爾、范德堡大學的,學生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確定了自己的專業(yè)方向,并且在 補充文書中以該實習為主線。那這樣的項目,學生的收獲是很足的,還是值得去參加的。